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

警惕简政放权后的“公地悲剧”

来源:中国人事人才服务网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制度经济学中有两个著名的概念及相对应的小故事。
  一个是所谓的“公地悲剧(tragedy of commons)”。此概念是英国学者哈丁在1968年提出的,与此概念相对应的小故事是:有一片公共草原,人人都可以在上面牧牛放羊;结果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要多放些牛羊,只管照顾好自己的牛羊,没多久草原就被消耗殆尽,沙漠化了。这个故事说明,有很多时候,每个人都选择对自己合情合理的行为,汇聚到一起却可能出现事与愿违、伤害每个人的结果。抽象地说,公共事物,包括公共秩序,一旦无人管理或维护,大家都袖手旁观、坐享其成,其结果很可能使得公共事物彻底被毁坏,无人能分享,造成“公地悲剧”。另一个是所谓的“反公地悲剧(an?ti-commons)”。此概念是美国法律学者迈克·海勒1998年提出的。当时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刚刚成立,他在访问莫斯科时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街道旁边许多房屋的商铺门脸,大门紧锁,无人经营。而不远处的巷弄或空地上搭起的简陋大棚里,甚至是空地上的流动摊贩点,却是人声鼎沸,生意兴隆。经调查,原来街道旁边房屋的固定商铺如要开业,须申请经过多部门审批的营业许可,如水电、安全、消防、卫生等,只要有一个部门不同意,则前功尽弃,店铺开不成,还要损失人力财力物力,得不偿失。而流动摊贩点则只要打点好当地的警察即可。层层审核相当于人人都有否决权,与草原上放牧人人都有使用权刚好相反,故将这一现象称为“反公地悲剧”。抽象地说,在公地内,存在着很多权力所有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每个当事人都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该资源或相互设置使用障碍,因为没有人拥有有效的使用权,导致资源闲置和使用不足,造成浪费,于是就发生了“反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刚好给出了资源利用的两个极端情况,即资源用尽和资源冻结。二者都是资源误用导致的极端无效率。
  当前,我国政府提出简政放权,显然是针对过去在行政审批领域存在的过度管理问题,有一定程度的“反公地悲剧”现象或其变种“雁过拔毛”式的腐败现象(每一道审批关都要寻租)存在,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必须强力推进。但是,我们在简政放权时,一定要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精神,放权绝不等于放任,要把“放”与“管”巧妙结合在一起,该放的放,该管的管。“放”与“管”的真谛或最终目的都是要建立和维护好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营造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生机勃勃的社会经济运行大环境。
  为此,监管部门要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敢于担当,结合实际,遵循规律,放管结合,依法加强管理,防止简单“大撒把”而导致“公地悲剧”的发生。

上一篇:二战教训的当代启示

下一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