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

人类世”来临,人类准备好了吗?

来源:中国人事人才服务网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召开发布会,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与地球最相似的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这颗行星绕着一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运行,而且,距离那颗恒星的距离,跟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同。这颗行星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与地球的相似指数达到0.98。一时间,全球媒体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人们兴奋不已,似乎找到了将来移民外星球的希望与可能。然而,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个所谓的“地球孪生兄弟”,距离地球1400光年,以NASA“新视野”号探测器在借助木星引力加速后的峰值速度7万~7.5万千米/小时估算,飞到“开普勒452b”起码要3000多万年左右。若此,如果人类的生理寿命没有发生质变,如果依靠现有的火箭或飞船设备,人类基本上没有可能活着抵达那里。
  尽管在广袤的宇宙中,人类或许并不孤单,但地球仍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太空中唯一适合人类长期居住的行星。“另一个地球”的设想固然美好,但美好的“远水”解决不了人类面临的“近渴”。地球,这颗浩渺广宇中散发出点点蓝光的星球,依旧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和依靠。然而,关心地球的人们早已发现,这个唯一的人类家园正陷入重重危机。
  2015年6月19日,美国《科学》杂志下属的《科学进展》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叫作《现代人类导致的物种加速流失: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论文采用了最为保守的估计,评估人类活动是否导致了物种大规模灭绝。论文指出,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数据,自从1500年以来,地球上总共已经有617种物种灭绝,其中绝大多数是在过去的114年间消失的。按照自然的物种灭绝的速度,自1900年以来,应该只有9种脊椎动物灭绝。但可惜的是,468种本来可以生存很多年的脊椎动物都灭绝了。而按照自然的速度,这468个物种的灭绝,本来需要一万年以上的时间。
  长期关注环境问题的美国《纽约客》杂志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在2014年出版的《第六次大灭绝》一书中,更是不无忧虑地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的大气成分发生了重大改变,地球上越来越多的动、植物正以超乎正常的速度灭绝,最终这种大灭绝的趋势将可能波及人类自身。
  其实,对于人类活动给地球生态造成的巨大影响,早在2002年,地质学界就给出了一个“人类世”的说法。2002年,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人类的地质学》的文章。作者是因研究臭氧消耗化学物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荷兰人保罗·库鲁岑(Paul Crutze)。他在文中正式提出了“人类世”(anthropocene)的概念,用来描述当前人类活动对地球的生物、化学和地质进程产生主导性影响的地质纪元。库鲁岑认为,大约自18世纪后半叶以来——这恰巧也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和人类工业化起步的时间,在过去的3个世纪里,伴随着人口数量的激增和地球资源人均利用量的飞涨,人类已经通过伐木、建坝、渔猎、农肥使用等方式大大地改变了地球生态,将诸多有毒物质释放到了环境中。更为严重的是,从极地冰芯中获取的数据显示,一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成分迅速增长,尤其是二氧化碳和甲烷。除非发生全球性的大灾难,数千年内人类依旧会是主要的地球环境影响者。
  虽然,“人类世”究竟开端于何时尚有争议,“人类世”这个说法本身也尚未获得全球地质学界的一致认可。传统地质学教科书中,对地球现在所处的地质年代的定位也依然是“全新世”(holecene)——一个覆盖了从1.8万年前到今天的地质年代。然而,“人类世”的提法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4年前,《自然》杂志就曾建议地质学家们正式考虑接受“人类世”的说法。目前,国际地质学界也正在组织专家调查研判这一提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撇开地质学界的这些学术争论不谈,我们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自西方工业革命之后,人类通过各式各样的农业、工业生产活动,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的生态和地质面貌。为了满足超过70亿人口的日用起居,地球上大量的资源被开发利用,农业耕地、工业废地和各种娱乐景观都成为了地球上的新地表特征。大量的合成化学物质和持续不断的废弃物被注入地球生态系统。那些尚且保留的原始荒野,通常也仅仅是因为现在开发利用还无利可图。有统计显示,二战结束至今,全球人口已经增长了180%,水的消耗量增加了215%,能源消耗量则增加375%。研究人员将这一趋势称作“大加速”(Great Acceleration),它已经在地球的大气成分中留下印记,导致全球升温、臭氧层破坏以及海洋酸化。专门针对这些方面开展研究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给出的报告指出:“毫无疑问,过去的60年见证了人类与自然界关系方面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转变。”值得注意的是,在让不计其数的物种灭绝的同时,人类也通过基因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创造出原本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生命形式,甚至将改造的目标放到了人类自己身上。总之,人类不再仅仅是干扰自然的生态系统,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个把自然生态系统嵌入其中的人类系统之中。自然和文化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的障碍正在被打破。不再是我们人类来应对自然,相反,是我们人类来决定自然是什么、自然将会是什么了。
  以此观之,从哲学视角看,“人类世”的概念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的主导性影响。假如“人类世”的确来临,那么,人类准备好了吗?
  如果我们还以为“人类世”仅仅张扬的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之伟大,还在毫无顾忌地消耗着甚至浪费者我们唯一家园里的各种资源,那么,这就大错特错了。地球不仅仅属于人,也属于地球上的每一个有生命的物种。“人类世”的来临,意味着要树立一种新的文化,我们的物质财富要与地球的生物财富一同增加。“人类世”并非是人类成为大自然主宰的傲慢称号,而是强调人类作为地球看护者的重大责任。
  要承担起这种看护责任,我们必须转变粗放式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但就每个人而言,我们首先必需认真思考一下当前的生活方式。印度的圣雄甘地曾指出,要让90亿人适应西方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好几个地球。地球提供了足够的东西去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却无法满足每个人的贪婪。若全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实现“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任凭资本的逻辑横行,罔顾地球的生态承受能力,那么,我们恐怕应当重新定义一下什么是美好的生活方式了。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削减工业化生产的肉类消费,更少地使用私人交通,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我们是否应当提倡过一种适度的、可持续的、有关照的、不那么物质化的生活?
  要承担这种看护责任,我们也必须更加关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固然是化解人和地球之间紧张关系、避免所谓的“第六次大灭绝”到来的根本途径,但要实现起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并不容易。所以,一方面,我们需要尽力采取诸如强制征收严格的碳税等政策手段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加紧研发新的可持续的能源技术来代替今天石油、煤炭,用新的生物技术来转化过去留下来的工业、农业“废弃物”,以其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绿色经济。
  回想数万年前,当人类的祖先还过着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生活的时候,那时的人类恐怕怎么也无法想象今天的人类成了地球的“主宰”。但今天,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现实。回想数千年前,当“诺亚方舟”的圣经故事开始流传的时候,那时的人类恐怕也很难想象将来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不仅仅是人——都处在同一条救生艇上企图逃离地球的大灭绝。但今天,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并不遥远。此时此刻,身处“人类世”的人类,是喜是悲?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我们愈是临近于危险,进入救渡的道路便愈明亮地开始闪烁,我们便愈加具有追问之态。”如果我们明白,在“人类世”,自然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如果我们做好了准备,那么,我们或许可以想象一下500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那时他们还快乐地生活在这个星球,他们也没有把今天的我们描述成洗劫自己家园的野蛮人。

上一篇:由也门《撤侨》行动看海外危机应对

下一篇:以阅读滋养人生结合人生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