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

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来源:中国人事人才服务网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记者:罗书记,您好。去年12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江苏迅速兴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罗志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领航中国的大胸怀、大气魄和大智慧,以崭新理念和不凡作为,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总书记亲自为江苏发展明确了新定位、提出了新任务,为江苏工作确立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是总书记对江苏的巨大关怀,我们既深受鼓舞和激励,也深感责任重大。去年底以来,我们把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省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鲜明主线,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引向深入。
  总书记在讲话中,殷切希望江苏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并明确要求江苏在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为江苏发展把脉指向、量体裁衣,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论断,内涵极为丰富。在学习贯彻中,我们始终注重在领会精神实质、把握精髓要义上下功夫,特别是聚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建设新江苏”最新定位、“五个迈上新台阶”重点任务,深入研究探讨,广泛阐释宣传。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任务要求,逐条逐项作出研究部署,全面展开工作布局。围绕“建设新江苏”这一发展定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明确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实践内涵。比如“经济强”,我们明确提出要强在创新能力上、强在质量效益上、强在经济结构上、强在企业活力上、强在特色优势上,引导各地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我们分别对“五个迈上新台阶”作出部署,制定出台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和举措。同时,对江苏近年来组织实施的“八项工程”,进行对标对号和深化拓展,作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主抓手。贯彻落实方面,我们不仅有总纲、有部署,而且还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加强督促检查,定期盘点对账,引导全省各地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干在实处、务求实效。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经济、现代农业、文化、民生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等五个方面的工作作出了明确指示。首先,在推进经济发展方面,请问江苏如何在转型升级中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罗志军: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新江苏”目标内涵中,第一个就是“经济强”。“五个迈上新台阶”中,第一个也是“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并强调“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确实点到了江苏经济发展的要害。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不转型肯定没有出路,但同时江苏经济体量大,去年经济总量达到6.5万亿元,占全国的10.2%,现在又遇到了很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如何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的平衡点,在转型升级中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认为,既要下定决心,以壮士断腕勇气,坚决转、加快转,推动“腾笼换鸟”,还要找准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着力点,真正实现“凤凰涅槃”,创造新的发展优势。
  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在总结前些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对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部署。召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暨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会议,重点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召开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会议,重点解决发展的路径问题;召开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工作会议,重点解决发展的空间问题。
  在重点举措的推进落实上,主要是聚焦两个方面:一方面,牢牢把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个主攻方向。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促进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服务经济相互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壮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上半年全省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39.8%,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8.8%。三次产业比例发生标志性变化,第三产业占比达48.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另一方面,牢牢把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核心环节。我们在全省上下不断凝聚这样的共识,就是如果说江苏未来发展有什么绝招的话,最大的招数就是自主创新。今年以来,我们着力强化创新驱动主引擎,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面向大数据、纳米技术、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领域实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省科技创新实力与活力进一步增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二,大中型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88%。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形成了涵盖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18家专业研究所,实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近千项,累计衍生和孵化科技型企业180多家。
  同时,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拓展空间。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推出了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标志性强的改革事项,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等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总书记明确指出,江苏处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上。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着力推进企业、城市、人才三个“国际化”。坚持经济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并进,着力强化绿色化发展导向,确定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七大行动”并切实加以推进。全省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率达到86.5%。
  记者: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农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有什么新安排?
  罗志军: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现代农业建设提出了“带好头、领好向”和“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明确要求。江苏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9%,而人口密度则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5倍,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农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我们以占全国1.1%的国土、3.8%的耕地,实现了占全国6.2%的农业增加值,养活了5.8%的人口,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五,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4.2%,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应该说,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上,江苏有比较坚实的基础。
  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走农业现代化新路子,我们重点是在“三个加快”上着力:一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培育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为抓手,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上进行积极探索,提升一批对农业有感情、有经验的“老农”,吸引一批有能力、想返乡创业的“新农”,培育一批有创造、愿务农的“知农”。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高效设施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高集约度、高附加值、高外向性农业。这方面,江苏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农村经济的新模式、新业态迅猛发展。比如农村电子商务,以宿迁为代表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店(网店)”的模式,今年上半年7个国家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增幅超过50%,13个省级示范县交易额增长39.5%,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三是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重点是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
  记者: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江苏是文化大省,在文化建设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罗志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江苏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并强调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今年我们对文化建设进行了再谋划、再部署,确立了“三强两高”发展目标,就是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
  怎样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心骨”立好立稳,是江苏在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中重点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首要任务。我们确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强思想理论的科学引领,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成为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的“压舱石”、解放思想的“定盘星”;二是从先进文化中汲取丰厚营养,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根基,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时代精神;三是推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尺。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前一段时间较好地解决了公共设施“有没有”的问题,下一步重点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就是要坚持需求导向,做到供需对接、建管并重、综合利用。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注重从壮大规模和优化结构两个方面发力,充分释放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活力,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文艺创造,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推动文艺繁荣。(下转2版)
  (上接1版)
  记者:五年前,江苏就组织实施了民生幸福工程。请您介绍一下进展情况,在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上有什么新的打算。
  罗志军:江苏历来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近年来通过组织实施民生幸福工程,重点是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六大体系”,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建设,其中省级财政达到80%左右。去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4346元和14958元,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保障水平逐年提升,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尽管成绩很大,但我们也始终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还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我们“再接再厉,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并就实现“七个更”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在大的思路上,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推进。一是在基本公共服务上,更加注重增加供给、提高水平。对保障和服务水平居于前列的,再接再厉、完善提高,并且注意破解新问题、探索新路子;相对滞后的,找准原因、对症下药,着力推进、尽快突破。比如在教育上,重点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既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又有效保障教育公平。在增加居民收入上,研究制定鼓励创业的政策,完善创业支持服务体系,让创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活水源头。二是在补齐拉长全面小康短板上,更加注重增强针对性、精准性。重点加大扶贫攻坚力度,针对未脱贫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强化精准扶贫措施,打好脱贫奔小康攻坚战。按照年人均收入4000元的扶贫标准,今年全省所有的低收入人口可望实现脱贫。最近,我们又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全省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即标准再提高、重点再聚焦、内涵再丰富、底线再织牢,积极探索减少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确保全省人民共享小康成果。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要求中,对全面从严治党作了重要论述,江苏是怎样理解和落实的?
  罗志军:江苏是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最先提出地,理应成为率先践行者。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总书记殷切希望江苏各级党组织在从严治党上交出令中央、令群众满意的答卷。我们专门召开省委全会,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论断,对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作出部署,明确了“四个坚持、八个切实从严”的总体要求。“四个坚持”,就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和突出重点相互统一、改进作风和锤炼党性同步加强、严明纪律和严惩腐败同向发力;“八个切实从严”,就是在思想理论武装、依规治党、党员队伍建设、干部管理监督、作风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执纪问责、惩治腐败等八个方面做到切实从严,整体提升管党治党水平。与此相应,研究出台了省委《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意见》,并配套出台关于推动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防治为官不为、践行“三严三实”行为规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改进巡视工作等相关制度。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既是一个努力目标,也是一个推进过程,必须要有新的工作要求和举措。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是突出“四个更”:一是管理更严格。针对江苏党员干部队伍实际,坚决贯彻全面从严要求,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举措,真正做到要求严、措施严,对上严、对下严,对事严、对人严,把全面从严治党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二是纪律更严明。充分发挥党章党纪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根本性作用,以党章为依据,健全符合中央要求、契合江苏实际的党内法规制度,以纪律管住大多数,推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宗旨意识进一步牢固、对党和人民更加忠诚、履行党员义务更加自觉、遵章守纪更加严格。三是干部更清正。把思想建党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信念坚定靠得住、为民服务本领高、勤政务实敢担当、清正廉洁有正气,作风进一步改进,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真正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建设新江苏的中坚力量。四是政治更清明。在江苏政治生态总体保持风清气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固本培元、扶正祛邪,使“四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得到有效匡正,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党内上下级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更加健康,党风政风更加纯洁,从政环境更加清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十三五”时期,江苏最大的事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取得重大进展。总的考虑是,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江苏篇章。

上一篇:推进廉政治理的“协同共治”

下一篇:政治坚定源于纪律规矩意识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