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

《德意志意识形态》与中国问题

来源:中国人事人才服务网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10月14日举办第四次“大有读书会”,围绕“《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交流。陈冬生教授与其硕士研究生王枫桥进行了阅读对谈。马理部其它教研室教师相继发言。马理部常务副主任刘海涛教授致辞。
  与会同志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创造了通常所说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我们呈现了以唯物史观的宏观建构和微观动力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宏观建构是以“现实的人”为理论中心,以“人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理论半径所构成的理论球体,其中又包含着微观动力机制——“需要的再生产”。通过对“现实的人”的探讨,马克思、恩格斯清算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对抽象个体观和观念支配现实的偏好,在理论与现实之间建立起相互勾连的桥梁;也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对世界历史做了诠释,确立了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应然社会范式。
  有学者指出:唯物史观的宏观结构和微观基础折射到现实中表现为政治上层建筑、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经济基础,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政治利益、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当代中国改革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由“渐进改革”到“四个全面”战略发展,中间经历了物质利益偏好、政治利益偏好和精神利益偏好三个阶段。现今重点突出制度建设的原因在于,我国的改革进程正是与唯物史观宏观结构与微观基础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同时,《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于今天的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马克思在《形态》中批判了当时的德国哲学,要求观念、道德、哲学从天国回到尘世,从意识产生的交往关系中寻找精神生产的物质力量。执政党意识形态应当借鉴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把概念范畴的逻辑推理置于现实物质生活中。
  马理部副主任陈江生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研讨会的新形式值得关注,会议首次设置了对谈与评论的环节,就一部学术专著,系统地设计出相应主题,展开深入和有针对性的讨论;研讨会围绕《德意志意识形态》展开,直接呼应了马理部所承担的主体班原著导读课程,因而也是一次很好的备课会;研讨会的创新是马理部整体创新工作的一部分。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的入学和中央党校马院的即将建立,作为未来马院的前身的马理部在教学科研各方面的创新探索也在不断深入推进。

上一篇:在从严治党中发挥优势主动作为

下一篇:落实刘云山校长要求交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本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