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

中国社会流行文化现状及引导

来源:中国人事人才服务网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伴随着中国社会从生产主导型社会向消费主导型社会的过渡,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已经从以往的吃饱穿暖变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日常生活中美和新的追求。在这一态势下,流行文化更多地与消费,尤其是与已经超出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象征意义上的符号消费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地区差异性、西化影响、娱乐化倾向、商业性为表征。流行文化的存在大大丰富了整个文化系统,增加了社会文化的活力,为文化的积累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动着社会向更加民主、自由的方向迈进,也促进了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文化交流。但我们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流行文化发展中的负面影响,进而积极引导流行文化的发展。

  作为当前我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文化已成为社会文化发展中越来越引人注目的现象。当前,它更多地与消费,尤其是与已经超出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象征意义上的消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为一种多元文化符号体系,既是社会发展、变动的一种表现,又反过来作用于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
  从内容和成分上来观察,流行文化蕴涵着时装配饰、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要素。其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表现为大众对某些物质生活方式或精神生活方式的接受和追随,具体说来,体现于围绕人体自身及外部空间的装饰,闲暇时的旅游、健身等休闲活动和大众广泛参与的流行音乐、电影电视等艺术活动。
  伴随着中国社会从生产主导型社会向消费主导型社会的过渡,消费社会的特征正在中国逐步显现。大规模的商品消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带来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转变。人们更多地把对自身幸福的追求与现实物质利益的满足联系起来。而这一转变的根本之处,在于充分强调了日常生活满足的必要性和绝对性,强调通过物质占有和消费实现生活享受的直接性。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已经从以往的吃饱穿暖变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日常生活中美和新的追求。在这一态势下,流行文化更多地与消费,尤其是与已经超出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象征意义上的符号消费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包含着特定文化内涵的多元符号体系而存在。在文化强国的进程中,领导干部只有准确地把握流行文化的特征,才能贴切地加以引导,使其更好地为大众服务。从总体上看,中国当代流行文化的发展有如下几个表征。
  地区差异性。与西方社会不同,我国流行文化发展的地区差异性较大,通常经济发达地区远远领先于欠发达地区。而同在经济发达地区,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都市又会比中小城市超前很多。流行文化的传播和扩散通常会以大都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这充分说明经济发展程度和物质生活水平对流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另外,城市经济、职业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高速度与多样性,使城市居民精神生活的感性基础与偏远小镇、乡村相比明显不同,城市居民习惯并乐于接受变化。但在偏远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大众传媒的相对不发达,人们接触到的物质产品相对有限,生活节奏也相对缓慢,这显然与流行文化的快节奏不甚合拍。
  西化影响。全球化的趋势不仅体现在经济和科技上,也体现在文化上。我国流行文化的发展也往往跟从西方脚步。从电影、动漫到网游、时尚,对西方流行文化的追捧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当然,尽管本土的流行文化虽然也有不少宣扬民族风的通俗文化产品,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崇尚和扩大其在当代社会传播的努力,甚至可以看作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但大部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在流行文化的挤压下,难以进入当代文化消费领域,不仅受冷落,有的还面临严重萎缩、衰退和消亡的命运。西方的流行文化与中国的距离越来越近,但在这种流行同步背后,我们应该意识到这看似简单的表象下隐藏的是西方的文化霸权。
  娱乐化倾向。娱乐化不只是流行文化的表征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群体精神景象。它所体现的实际是一种在人的日常心理和行为层面上对于责任、义务等精神内在构造的排斥和拒绝,仅仅是一种直观感受的满足和放松。在此,感官乃至身体取代了心灵的崇高地位。这显然受到西方社会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这对我国社会文化整体上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悖。
  商业性。正是因为移植了太多西方消费社会流行文化的运作方式,商业性、消费性不可避免。文化领域相关的服务工业、信息工业、影像传媒工业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和高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电影大片以票房收入论成败,音乐专辑以销售排行榜“数”英雄,甚至文学作品也有了畅销书与非畅销书的区分。商业性逻辑的渗透下,流行文化迅速获得了其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技术和资本条件,不断推陈出新,也对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造成了强烈冲击。
  尽管具有地区间的不均衡性,中国的流行文化依然拥有数量不小、分布广泛的受众,尤其是青年群体。新生的流行和时尚为受众的主体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也为人们文化视野的拓宽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流行文化中充盈的不断创新的精神、求新求变的生活态度及积极宽容的心态,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对社会文化来说,流行文化的存在大大丰富了整个文化系统,增加了社会文化的活力,为文化的积累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动着社会向更加民主、自由的方向迈进,也促进了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文化交流。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流行文化发展中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许多时候流行风尚更多地表现为人们的物质欲求,仅仅是停留在感官刺激或者消费感受的层面而缺失深度的精神体验。对沉湎于流行风潮又缺乏清醒头脑的个体来说,既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得不到个人真正的思想提升,这对人作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显然无益。因此,必须坚持清醒的价值评判,对当下我国流行文化的发展加以正确引导,注意对这一感性文化的动机和自身语境的揭示以及它对理性和抽象权威的消解力,将其消极作用减至最低,努力平衡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在尊重感性现实的同时,把流行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使之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文化不断创新的动力,真正服务于人民,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首先,流行文化的发展依靠大众的参与,十分强调个体选择。因此,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体抉择至关重要。从此入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由个体推及群体,带动整个社会风尚的转变,才能对流行文化的良性传播和发展起到有效的规范。同时,流行文化的发展是同整个社会的大众日常生活需求和满足形式联系在一起的,呈现出与大众直接生活利益的内在互动关系。这就要求在关注流行文化发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大众意志的构成及其现实需要的意义,进而在整个社会文化建构过程中充分包容日常生活体系的合理目标,保持流行文化与社会大众间的良性互动。其次,流行风尚也是一种文化媒介,媒体对大众的舆论导向作用至关重要。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过程及其具体形式早已不再局限于纯粹个体自主的活动。大众生活的多样化及生活选择的丰富性,使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无可回避地进入了整个社会的结构性秩序中,每个人的生活选择必定要从社会中获得参照、认同。而大众传媒所具备的技术上的优越性和信息收集与传播上的广泛性,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中大众获取资讯所依赖的重要中介。在媒体向大众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传媒主体的价值判断、所展示的形象、持有的立场很容易对大众起到示范或诱导的作用,成为大众的日常经验积淀而影响到大众的主体判断。要通过对主导和主流文化传媒的把握、通过规范媒体来引导流行文化的发展。这就要求大众传媒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努力促成社会文化生活多样化的同时,对日常生活的价值确认和道德舆论功能也要充分发挥出来,努力提高文化主体的鉴别力,积极引导流行文化健康发展。再次,流行文化具有多方面积极作用,诸如对社会民主的推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拉动国内消费等。就此来看,中国当代的流行文化应该具有自我创新的品质,而不仅仅满足于仿照西方。单纯对西方流行文化的模仿很容易使中国文化失去自我的独特品性,也很容易把西方消费社会流行文化的种种弊端一并吸收,使自身陷入消费社会资本的绝对权力关系中。流行文化是五光十色、多元发展的,应该立足于中国传统本土文化,不断集成创新、兼收并蓄,创造出自己的流行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气派。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办公厅)

上一篇: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推动人权进步和共同发展

下一篇:女性领导:正在崛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