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

思想源

您的位置 |首页>>思想源

勤政务实话蔡襄

来源:包头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网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在后人眼里,蔡襄是以书法家著称于世的。其实,在当时,他还是一位勤政务实、关注民生的地方官。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今福建仙游)。十九岁即以开封府乡试第一的突出表现考取进士,名动京师。进仕后,他历任西京留守推官、知谏院、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知福州、知泉州、知杭州等职。庆历五年(1045年),知制诰蔡襄以母亲年老体衰需要就近照顾为由,请求皇帝宋仁宗让他到家乡福州任职。宋仁宗为他孝心所感动,安排他以右正言、直史馆出任福州知州。蔡襄到任伊始,便开始察访社情民情,当他了解到当地由于水利设施尤其是“古五塘”年久失修,导致旱情年年困扰、粮食年年歉收之后,决定对症下药,兴修水利。“古五塘”处于原东湖位置,东湖是晋代严高任太守时所修,大致位于今福州东湖宾馆、温泉公园、琴亭湖一带,后来疏于清理,淤塞严重,一部分高抬成田地,一部分分隔成接近水库大小的池塘,“古五塘”或许就是这些面积较大的池塘。总之,蔡襄说干就干,他积极筹措资金,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清理淤泥,疏通渠道,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古五塘”,使大面积农田受益,水旱无忧。
  皇祐六年(1054年),蔡襄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开封是首都,皇族、权门、巨贾、恶少,鱼龙混杂,极难治理。然而,蔡襄却不甘墨守成规,他到任后,大刀阔斧,惩奸治污,而且他善于抓大放小,行事干练,以简驭繁,决断如流。据晁说之《晁氏客语》记载:蔡襄任开封知府期间,“事日不下数千,每有日限,事拣三两件记之。至其日,问人不测如神”。一次,某富商被杀,家属到开封府报案,蔡襄要求捕快三个月内破案。后来期限已到,案件却无丝毫进展,为逃避责罚,捕快竟然随便抓了个流浪汉,弄些血衣、匕首做假证据交差。蔡襄审案之时,流浪汉大声喊冤。蔡襄觉得事有蹊跷,就问捕快:“凶手是在哪儿抓到的?”捕快回答说,是在城东关帝庙。蔡襄心中明白了捕快的“把戏”,先将流浪汉当堂释放,之后把捕快关进了大牢。他说:“这个流浪汉既不疯又不傻,倘若真是他杀,他销毁证据还来不及,怎会把那么明显的杀人证据留在身边、并在游人如织的关帝庙让捕快抓到呢?这不过是捕快为了结案,故意陷害好人罢了。”后来,宋仁宗听说这件事后,不禁连声夸奖蔡襄说:“君谟精吏事,京府无冤狱!”
  嘉祐元年(1056年),蔡襄再任福州知州。在此任期内,蔡襄大力兴办学校,以教育推动人才的培养,以教育促进民风的转变,实现了教育与民风的双轮驱动。福州教育资源匮乏,他多方努力,广设乡校,普及教育。他礼贤下士,加强师资,聘请郡士周希盂、郑穆等博学鸿儒为州教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他提倡“文章与礼法并重”,双管齐下,使教育大为普及,福州学风更加浓厚。当时,福州民间沿袭一种陋习,谁家治丧,除在家大摆筵席外,还要在山头举办斋筵,任路人随意饮食,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许多穷人家本就穷得叮当响,但民风如此,欲罢不能,逼得他们典田卖地,因丧致贫者比比皆是。为此,蔡襄亲作《戒山头斋筵》一文,提倡丧事简办,禁止丧家在山头设斋筵,违者严惩不贷,这股不正之风才被刹住。在蔡襄的治理下,福州百姓知礼守法,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蔡襄还曾两度出任泉州知州,直到嘉祐五年离任,前后共计四年余。他在泉州主要有两大政绩,一是修桥,二是植树。古万安渡,位于泉州城北二十公里处的惠安洛阳。洛阳江与泉州湾在此汇流,当时,南北两岸无桥可通,交通十分不便。由于水势险恶,过往舟楫常常不得不停渡。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商业十分发达,但水上交通不便却阻碍了商业发展,商人为此抱怨连天。为此,一些仕宦缙绅,很早就想捐资修桥,只是苦于政府无人引导而作罢。蔡襄到任后,立即牵头组织修建万安桥(又称洛阳桥)。他牵头拿方案,动员泉州各界人士捐资,自己也在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捐一百六十石助役”。在他和泉州各界人士的努力下,全长一点二公里的万安桥终于在嘉祐四年底完工,造福了两岸百姓,使泉州的商业更加繁荣。万安桥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是我国建桥历史上的奇迹,被茅以升称作“福建桥梁的状元”。难能可贵的是,万安桥如此浩大的工程,却未动用国库一分钱。
  在福州、泉州那段时期,蔡襄还动员和组织百姓,从福州至泉州、漳州,沿途遍植松树,全长达三百五十公里,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道路,成为当时最具影响的绿化工程。

上一篇:供给侧改革应避免的六个误区

下一篇: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国家治理